評審準則
(1) 項目目標與執行
|
1.1 進行品質改善的貢獻
1.2 企業社會責任
1.3 展示團隊合作性及工程項目的管理
1.4 應用全面品質管理和風險管理
1.5 注重與其他鄰近地區的社會和文化結構上的和諧及融合能力
1.6 財務及合約管理的優異之處
1.7 整體建築的設定大綱
1.8 項目團隊提供售後服務的參與度
1.9 建築品質的目標 — 促進居住環境質量及建設功能 |
(2) 項目整體成本及效益
|
2.1 結構性設計/ 機電設計/設施管理/建築設計/整體建造之成本與效益
2.2 分別列出建築物基座及上層建築,按樓宇總樓面面積計每呎建築成本
2.3 燃料或其他公用成本
2.4 無形效益- 形象、品牌、位置、可受影響範圍、清潔、食物品質、反應、期望、需要、舒適感、裝修、室內形象等
2.5 非財政利益或成本
2.6 營運、保養及維修成本
2.7 更換成本
2.8 殘餘價值 – 轉售、廢物利用及處置成本
2.9 有形效益 – 財政、實體、功能特點等 |
(3) 建築學觀點
|
3.1 建築技術、設計方法、應對困難、選材、優質手藝
3.2 社區關係及運用
3.3 在一般情況及法規下能展現出其特點
3.4 設計創意
3.5 設計美學及特徵
3.6 設計及工程成就
3.7 建築物的功能
3.8 為達致大廈長遠保養下的材料及設計考慮
3.9 地盤規劃及環境、可持續性、鄰近範圍及都市風景的考慮 |
(4) 屋宇裝備工程
|
4.1 系統、材料及設備的選擇
4.2 環境影響及可持續發展的考慮
4.3 能源效益及生命週期的考慮
4.4 功能、靈活性及適應能力
4.5 建築及結構設計的融合
4.6 內部環境質素
4.7 創新設計
4.8 營運及保養的考慮 |
(5) 建築測量
|
5.1 建築技術、設計方法、應對困難、選材、優質手藝
5.2 設計及工程成就
5.3 在一般情況及法規下能展現出具其特點
5.4 全面保養手冊的傳遞
5.5 面對改變的功能、彈性及適應性
5.6 為達致大廈長遠保養下的材料及設計考慮 (考慮因素包括大廈調查、維修及保養)
5.7 項目管理及質素保證系統
5.8 地盤規劃及環境、可持續性、鄰近範圍及都市風景的考慮 |
(6) 建築技巧及質素
|
6.1 建築工程及技術 (設計、方法及設備)
6.2 建造過程、建築科技、選材、優質手藝
6.3 項目管理及建築方法
6.4 項目組織及系統執行(安全性及環境性、品質保證及控制、時間及成本)
6.5 地盤規劃及環境, 可持續發展的考慮
6.6 地皮設施及利益 (廢物處理、能源/水的使用、 室內空氣質素或空氣質素,員工福利
6.7 社會、商業及工業界的認定 (獎項、表揚信等)
6.8 價值工程 |
(7) 物業及設施管理
|
7.1 大廈安全、定期及預防性維修
7.2 清潔、衛生、環境保護及教育
7.3 溝通、租客及顧客滿意程度檢討
7.4 從項目到運作、地方以至科技上,人與工序之間的融合程度,以令建築環境管理達至更有效
7.5 服務能力、表現結果及社區貢獻 |
(8) 工料測量
(9) 結構工程師
|
9.1 可建性
9.2 設計及工程成就
9.3 能源效益/環境考慮美學
9.4 與其他學科結合
9.5 以創新工程解決方案克服地皮限制
9.6 結構工程及創新
9.7 持續性/耐用性 |
* 若沒有相關的資料提供,該部分將不會獲分
|
|